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网站首页|部门概况|党纪法规|综合信息|宣传园地|警钟长鸣|巡察工作|举报指南|下载中心

“小金库”不是馅饼是陷阱


编辑: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4日 16:45  浏览次数:


“小金库”不是馅饼是陷阱

所谓“小金库”,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将合法和非法以及其他收入全部或部分截留在法定账目外,私存私放,目的就是逃避监督,规避法纪,为乱收乱支、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乱发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给少数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辽宁省药监局原局长张树森贪污受贿的70余万元中,其中从“小金库”中占为己有的就有30万元,而其他受贿的金钱中,又有不少是别人或别的单位从自己的“小金库”中开支的。张树森案的深刻教训再次说明: “小金库”损国坑民,害人害己,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对于它的种种危害,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小金库”从私自设立之日起,就担当起为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合法开支服务的特殊功能。因为是账外账,逃避了内外监督,失控于上下监督,一些财务规定之外的开支皆可以从这里入账;一些虚假的发票,不正规的收据甚至领导打的白条都可以从这里报销,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藏污纳垢、乱支乱花的财务黑洞;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趁机心安理得地装进自己的腰包。因为是体外循环的账外账,不知内情的人根本查不到,更谈不上监督审计。值得注意的是,“小金库”不仅起到了单位小银行的作用,给领导干部提供了私房钱,还在一系列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案件中担当了输血打气、撑腰壮胆的可耻角色。一方面为领导干部非法占有提供方便,一方面为领导干部腐化堕落提供资金来源,同时为行贿受贿行为提供金融载体。张树森和许许多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心态一样,既十分贪婪又非常小心,不敢将正规渠道的公款据为己有,而是通过运作外单位的赞助费,七转八转变为单位的“小金库”,在开支时又从中截留化公为私。而下属单位和有关厂商,以及一些想升官发财的部下行贿之钱,也大都从各自单位的“小金库”中开支。正因为一些领导干部贪污的钱大多动用“小金库”,受贿的钱不少来自“小金库”,而别人行贿的钱又大都出自“小金库”。因此,在贪污腐败的整个恶性循环的生物链条中,“小金库”成了滋生腐败的黑洞,成了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导火索和助推器。

对“小金库”的危害众所周知,对清理“小金库”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已有多年,但一个个“小金库”仍像一块块臭豆腐一样,在一些人看来还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甚至顶风违纪,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就是“小金库”戴着公家的帽子,实现的是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所以,个别单位、个别领导干部在对待“小金库”的问题上,仍然态度暧昧,行动迟缓,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做法仍在变着花样污染空气、推波助澜,导致“小金库”这个老大难问题清而不除,纠而复发,难以根绝。例如: “小金库”是单位犯罪,不是个人犯罪,企图把单位和领导个人分开,来规避惩处。“‘小金库’是集体财产,不是国家财产",企图利用单位所有化公为私,来逃避违法;“私分‘小金库'的钱是领导开会集体研究的,符合决策程序”,程序是对,但出发点和前提己错,违反了党委领导班子议事的核心原则——党性原则……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认识,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明辨真伪,并通过由“小金库”引发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案件的剖析,教育大家,匡正祛邪,引以为戒。只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清除这些认识上的危险信号,才能全面清理“小金库”,堵塞这一腐败漏洞。不然,一有合适气候和土壤,一些领导干部还会在“小金库”的问题上栽跟头!

要根治“小金库”问题,关键是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提高法制观念的基础上,强化预算管理。一切收支均纳入预算,按预算规定使用资金。此外,要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行为,加强对其银行账目的日常监督和检查。从业务管理上,单位要定期清理往来款项、债权债务和财产物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形成账外账“小金库”。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和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责任人和单位法人的处理力度,形成威慑力。

上一条:高校腐败呈现六特点 “象牙塔”里刮起反腐旋风
下一条:侥幸行险害终身

关闭

 

主办:中共桂林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监察室    版权所有:中共桂林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监察室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  邮编:541004  联系电话:0773-5891506(屏)  0773-8989709(雁   推荐浏览模式:1024×768IE6.0及以上)